24小时咨询热线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广西民族大学 > 新闻中心 > 详细

在线选课

基本信息

培训方向

*已开启信息加密保护,请放心填写! *请保持电话通畅,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。

在线咨询

【70周年校庆】在民大摇篮里成长——访文学院退休教授朱慧珍

点击数:696 时间:2022-04-14 18:35 来源:广西民族大学

1962年,年仅25岁的朱慧珍老师来到广西民族学院(以下简称民院)中文系工作;2006年,已是古稀之年的朱慧珍教授从广西民族大学(以下简称民大)文学院退休。“我在民大待了大半辈子,度过了青年、中年和暮年。在民大这个温馨、和谐的摇篮里,我从一个山村苗妹成长为大学教授。我的幸福、快乐、荣誉都与这里息息相关。”朱慧珍在民大工作44年,生活60年,如今已是85高龄。时光荏苒,从助教、讲师、副教授再到新中国第一位苗族女教授,她与民大共成长,见证着民大的发展和壮大,变的是身份,不变的是那颗永葆热忱之心。

刻苦钻研修学问,从零开始“赶路人”

朱慧珍来自广西三江的一个苗族家庭。童年时代,因遭受战乱和洪水的影响,她和一家人挤在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小木屋里,几个姐妹共盖一床被子,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。

1949年,终于盼来了全国大解放,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,朱慧珍得以上学读书。中师到大学七年,她念的都是师范学校,得到人民助学金的帮助,不用花家里一分钱。贫苦年代让朱慧珍更加懂得知识的重要性,“我是师范学校的学生,也热爱教师这个行业,我渴望登上大学的讲台。”她说道。

1962年,朱慧珍从广西师范学院毕业后,经分配来到民院中文系工作。朱慧珍和三位女大学生同住在相思湖校区五坡一个10平方米的平房里。但她并不觉得艰苦,“当时觉得自己知识面还不够广,担心没办法做好教学工作,更想着抓住机会多学习。”

学校对朱慧珍的信任,是她成长的重要条件。恰逢中文系缺古代汉语教师,学校派送朱慧珍回到广西师范学院进修一学期,跟随陈和年教授学习。朱慧珍非常珍惜这次机会,遇到不明白的问题,经常向陈教授请教,陈教授也总是耐心地向这位好学的学生解答。

进修结束后,朱慧珍结合学习古代汉语的体会,写出讲稿,开了两个学习古代汉语的班级。“看到同学们刻苦学习新知识,心里感到很欣慰,辛苦都是值当的。”朱慧珍不怕从零开始,她认为想要提高教学水平,更要秉持着勤学习、苦钻研、深思考的精神,多到外面的世界看看以开阔视野,增长知识。

在学校的支持下,朱慧珍经常到外地学习、参观,参加各种学术讨论会,聆听专家的教诲。两年后,系里为了提高朱慧珍的文艺理论水平,推荐她参加全国民族院校文艺理论会,编写文艺理论教材。后来,还是助教的朱慧珍被评选为全国民族院校文艺理论研究会副会长。“在学习过程中,我结识了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院校的教授,经常向他们请教各方面知识,为教学打下良好基础。”

80年代初,为了响应教育部规定高校文科必须开设美学专题课的号召,系里再次安排朱慧珍到复旦大学进修,师从全国著名的文艺理论教授蒋孔阳,学成返校后,她开出美学专题课,成为民院第一位美学专业老师。随后几年,系里多次安排她参加全国及全区的美学研讨会,在不断实践中写出多篇美学专业论文和书稿,被评选为广西美学会副会长。

呕心沥血育桃李,当好学生的“引路人”

“对于我们民院的学生,我总是有很多话要讲。最让我动容的是,他们努力学习,吃苦耐劳,爱护师长。”1962—1978年,由于国家取消了职称评定,朱慧珍当了16年助教。这段时间,她经常带领学生走出校门,在实践中学习知识。都安瑶中实习上课、三江实地采访、武鸣“四清”运动、恭城评论活动、环江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等都曾留下他们的足迹。

其中,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在环江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。工作日白天她带着学生和农民一道上山种地、下田插秧,晚上和老百姓开学习会到凌晨一两点,宣传社会主义教育思想,到了周末还要组织学生上专业知识课。但学生们毫无怨言,却是担心朱慧珍的身体吃不消,纷纷提醒她要多加休息,注意保重身体。“学生给了我很多鼓励,他们很关心我的身体,让我很感动。”回忆起与学生相处的岁月,朱慧珍心里暖融融的。

1978年改革开放后恢复了职称评定,朱慧珍晋升为讲师,5年之后被评为副教授。朱慧珍扛起更多的教学、科研担子,每学期至少上两门课如文艺理论、美学专题等。她走遍祖国的大好山河,东到黄浦江边,南到海南岛,西到香格里拉,北到内蒙古大草原,增长了知识,扩大了眼界。在党组织、学校的培养下,1990年,朱慧珍成长为新中国第一位苗族女教授。

当时,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征求朱慧珍意见,邀请她去到自治区妇女联合会或计划生育办公室任职。但朱慧珍婉言拒绝了,她说:“我爱我的事业,我爱我的学生。干了这么多年的教育,早已经融进血脉,做不来别的了。”身边人听说了这个消息,纷纷说:“你真傻,有官当你不当。”听到质疑,朱慧珍坚持做自己,她知道去了就回不来了,她舍不得那三尺讲台。

过了段时间,党组织又向朱慧珍抛来“橄榄枝”,邀请她担任广西民族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。朱慧珍是一名人民教师,同时也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。党组织的需要不好再次拒绝。“组织上信任我,认为我可以担起这个重任,那便试试吧。但我希望可以不离开教学岗位,继续担任教学工作,争取做到宣传工作和教学工作两不误。”

得到党组织的应允后,朱慧珍开始了每周在中文系上完八节课,再到宣传部坐班处理事务的日程。在职期间她勤恳做事,但是心里仍记挂着教室里的学生,加上年岁渐长,身体大不如前,时不时在课堂上出现半昏厥状况。两年后,朱慧珍向组织部递交请辞书:“我的心属于讲台,也迫切希望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,恳请党组织谅解。”

60岁本该退休颐养天年。而1997年,正值广西民族学院申请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的关键时期。“当时教授、教师数量都比较少,系里需要我,我就继续留下来为大家服务。”朱慧珍义不容辞。

1998年,中文系拟招硕士研究生,派朱慧珍与农学冠、覃国生教授到校外学习经验,起草方案和计划研究生考试出题等。1999年,广西民族学院开始招收第一批硕士研究生。朱慧珍认真完成教学工作、搞科研、做学问,直至70岁才完全退休,此时的她已桃李满天下。

淡然回首往昔岁月,此生不悔为“民大人”

七十载峥嵘岁月,七十载春华秋实。朱慧珍眼里的民大与祖国共成长,她看着学校规模逐渐扩大、师生住房条件步步改善。在风景优美的相思湖畔,很少再看到过去的大平房、杂草丛生的农场等。取而代之的是规划好的亚热带雨林、特色建筑、崭新的教学楼以及学生和教职工宿舍。

环境的改善、基础设施的完善,为学校师资队伍的壮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。回首过去,立足当下。当年朱慧珍来到中文系时,只有十几位教师,其中只有一位副教授职称,没有讲师,也没有研究生。而现在文学院的教职工达82人,其中教授26人,副教授29人,占教师总人数70%;博士50人,硕士23人,高学历教师占90%。朱慧珍感慨道,“这支教师队伍与过去相比,简直是一个在天上,一个在地下。这与学校对教师队伍的重视和培养是分不开的。”

“让我最感动的还有学校对少数民族教师的精心培养和教育。”朱慧珍看到教师队伍中不仅有汉族教师,还有壮族、苗族、侗族、仫佬族、瑶族、毛南族等少数民族教师。在党和学校的关怀培养下,他们中的不少人考上研究生、博士,评上副教授、教授,成为各个领域的带头人或骨干。有的继续回到民大服务母校,朱慧珍所带的第一届研究生陆晓芹,现已成为文学院教授、副院长。

学校的一砖一瓦、大事小事、栽培恩泽,铭刻在朱慧珍心里的每个角落,数不清,道不尽。谈起往昔岁月,朱慧珍为自己是民大的一员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,“生我的是娘,教我的是党,帮助我成长的是广西民族大学,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。”多年来,她始终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和满满的幸福感教书育人、著书立说,出版了独著,主编、合编书籍17本,发表论文80多篇,先后被评为“全国民族教育先进个人”“有突出贡献专家”等。在民大这个温馨、和谐、友好的摇篮里,朱慧珍常存感恩之心,常存回报之意,勤勤恳恳交出一份毕生答卷。

在广西民族大学成立70周年之际,朱慧珍为校庆送上真挚、美好的祝福:“希望民大学子不忘初心,懂得感恩,为国家社会作出贡献,在未来的工作领域中继续发光发热。广西民族大学继续腾飞,跨上更高的教育科技新台阶,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。”(实习编辑:黄银雪 校对:杜海洋)

【干训网声明】网站有的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,若有侵权请联系gzldyjy@yeah.net删除。
电话
400-6007-016
咨询
二维码
顶部
提问